近期,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“清朗·2023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”专项行动,各网站平台强化春节期间值班值守,加大发现处置力度,集中查处一批违法违规典型案例。截至目前,重点平台累计拦截清理违法不良信息119万余条,处置违规账号、群组16万余个。
标着“初级农产品”的药材,被直播间夸大为能治多种疾病的“神药”;身着白大褂的老人,配合着主播在一旁称药、打包;将医疗词汇拆分重组成新型营销话术,以躲避违禁词审查。近期,记者调查发现,一些养生类账号活跃在网络直播平台,违反国家规定暗中或违法“行医”,真假难辨,扰乱市场秩序,给消费者和患者带来危害。
为优化服务供给,改善用户体验,维护良好的信息消费环境,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,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,部署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。围绕提升用户服务感知、提升行业管理能力,即“两提升”,共提出26条措施:一是聚焦APP安装卸载、服务体验、个人信息保护、诉求响应等,针对性提出改善用户服务感知的12条措施。二是从行业协同规范发展、上下游联防共治的角度出发,抓住当前移动互联网服务的5类关键主体,即APP开发运营者、分发平台、SDK(软件开发工具)、终端和接入企业,提出14条措施。
创造对老年人友好的数字环境,既能帮助老年人跨越“数字鸿沟”,共享科技进步的红利,也将为相关行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
2022年11月16日,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(以下简称中央网信办)发布新修订的《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》(以下简称新《规定》)于2022年12月15日起施行。新《规定》相较2017年10月施行的《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》,重点明确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跟帖评论管理责任、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和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应遵守有关要求等。
日前,浙江省公安厅公布“净网2022”专项行动“成绩单”。行动期间,全省共侦破网络违法犯罪案件5366起,移送起诉犯罪嫌疑人6042名,有力维护了我省社会稳定和网络环境清朗。
近日,有一组数据引发关注:2022年,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指导全国各级网信举报工作部门、主要网站平台受理网民举报色情、赌博、侵权、谣言等违法和不良信息1.72亿件。其中,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受理举报604.9万件;各地网信举报工作部门受理举报957.3万件;全国主要网站平台受理举报1.57亿件。一个个数字,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网络空间中不良信息的规模与类型,也映照着处理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的力度与效果。
近期,“江西学生胡某宇事件”持续引发网民关注,网上相关谣言不断发酵,严重误导公众判断,造成恶劣社会影响。对此,网信部门督促网站平台认真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,严厉打击网上借机造谣传谣以及恶意营销炒作行为。抖音、腾讯、微博、快手、百度、哔哩哔哩、小红书等重点网站平台深入开展排查整治,累计处置违法违规账号1894个,坚决遏制无底线造谣炒作的势头,切实维护良好网络生态。现将部分典型案例通报如下:
近日,天津市民刘女士来电称,自己在一直播间购买了两盒高保湿面霜,主播直播时称该面霜能够补水保湿、美白抗皱,而且成分温和,孕妇也可以使用。然而,刘女士收货打开后便感觉面霜有异味,使用第二天皮肤发红发痒,到医院检查为皮肤发炎。
2022年,全国网信系统持续加大网络执法力度、规范网络执法行为,坚决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,坚持处罚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,努力做到宽严相济、法理相融,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。据统计,全国网信系统全年累计依法约谈网站平台8608家,警告6767家,罚款处罚512家,暂停功能或更新621家,下架移动应用程序420款,会同电信主管部门取消违法网站许可或备案、关闭违法网站25233家,移送相关案件线索11229件。
关注网信浙江微信订阅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