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下旬以来,网信部门深入开展“清朗·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”专项行动,聚焦未成年人较为活跃的网站平台、产品功能和位置版块,及时发现处置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,有力遏制一些乱象隐形变异、反弹反复,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。现将部分典型案例通报如下:
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8日在京发布第52次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。报告显示,截至2023年6月,我国网民规模达10.79亿人,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,互联网普及率达76.4%。
平台经济已成为促进流通、畅通循环、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。需打造协同高效的常态化监管体系,引导和支持平台构建创新生态体系,推动其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。
小心就是要提高防范意识,提防各类骗局,不向陌生账户转账,不向他人透漏转账验证码;虚心就是在你吃不准的时候,要多问问家人和亲友,多向民警和社区求助,还可以咨询反诈专线96110。
近日,一名身穿外卖服、戴着头盔的女子因深夜送餐被盗车,在街边号啕大哭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。然而,根据湖南怀化警方核实,该视频信息为谣言,系由网民周某某等3人策划拍摄的虚构事实。这3人自今年4月起,发布多条自导自演的虚假视频,恶意散布谣言、混淆视听。
当前,我国互联网平台用工蓬勃发展。据不完全统计,2021年互联网平台带动提供共享服务的劳动者人数达9000万人。互联网平台用工普遍通过算法对劳务提供者进行管理,算法及其运行影响平台劳动者的各项基本权益,完善平台用工的算法规制意义重大。
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是今年网信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。4月,中央网信办启动了为期3个月的“清朗•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”专项行动,5月,召开了企业座谈会,进行了扎实调研,截至8月,重点网站平台清理涉企虚假不实等信息8.6万余条,依法依约处置账号8425个,通报了一批典型案例,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。为了固化工作成果,建立长效机制,近日中央网信办发布《网站平台受理处置涉企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工作规范》(以下简称“工作规范”),为企业和企业家提振对营商环境的信心注入“强心针”,具有创新性、系统性和务实
从BBS到微博、微信、短视频时代,从PC端到手机端,“刷帖先刷评论区”“我是来看评论的”越来越成为众多网友的共识。就像一桌大餐,让人回味无穷的,有时反而是最后的甜品。评论区也成为网友不愿意错过的精彩,不少网友甚至通过评论区来判断自己是否要看正文。
近期,东北、华北、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,多地出现居民被困和人员伤亡情况,全国各地救援力量迅速集结,驰援防汛救灾一线,全力投入防汛救灾工作。
近几年,出门办事需要刷脸的场景越来越多,人们在得到方便的同时,担心也与日俱增:“我的脸我能自己做主吗?”
关注网信浙江微信订阅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