举报查询 登录 | 注册
  1. 首页
  2. 资讯要闻
  3. 对扰乱网络舆论秩序的跟帖乱象说“不”

对扰乱网络舆论秩序的跟帖乱象说“不”

发布时间:2023-02-21 16:33 分享到:

2022年11月16日,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(以下简称中央网信办)发布新修订的《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》(以下简称新《规定》)于2022年12月15日起施行。新《规定》相较2017年10月施行的《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》,重点明确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跟帖评论管理责任、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和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应遵守有关要求等。

评论区里刷流量,虚假好评产业链

互联网跟帖评论是反映社情民意,实现舆论监督的重要抓手。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的快速发展,互联网跟帖评论出现了许多新情况、新问题。

乱象一:网暴。在近年的热点舆情事件中,网络暴力行为屡见不鲜。2020年,因确诊新冠肺炎前曾到过多个人员密集的酒吧,成都20岁女子惨遭“人肉搜索”,引发舆论广泛关注。2022年1月,15岁“寻亲男孩”刘学州遭网暴离世,让世人唏嘘不已。纵观社交平台评论区,骚扰嘲讽、侮辱谩骂、威胁恐吓、造谣诽谤、侵犯隐私等言论层出不穷。这些言论经过网络传播,不断放大,不仅会造成当事人“社会性死亡”,严重影响其个人生活工作,还会对网络生态文明造成直接侵害。

乱象二:虚假好评。买家评价是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参考,受到商家的高度重视。然而,消费者在各大平台所看到的好评,很可能是商家通过发送红包、返现等方式诱导买家做出的虚假好评,甚至已形成由专业的刷手团伙组织刷好评来牟利的灰色产业链。这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还可能破坏市场公平秩序。

乱象三:控评。“网络水军”并非是一个新问题,但如今“网络水军”已出现新的特征。一是从个体化逐渐形成规模化,以明星粉丝群体为典型代表。粉丝们用着同一套模板,发着雷同的评论,以达到淹没负面评价、刷高明星流量的目的,与其相悖的言论被围攻、被劝删或被举报。二是“网络水军”逐步演变为实施造谣引流、炒作虚假热点事件等涉嫌违法犯罪行为。在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中,不乏一些利益集团,经常借题发挥,损害竞争对手的口碑。

在此背景下,新《规定》出台正当其时。中国传媒大学王四新教授认为,新《规定》是适应形势发展变化,通过细化跟帖评论的管理,为其合法、有序地发展搭建更合理的规范框架,更好地服务于网络文明建设和国家的信息化建设。

治理“网络水军”需严加防范细化责任

对于监管而言,从2022年“清朗”系列专项行动,明确加强了对流量造假、黑公关、“网络水军”全过程、全链条的治理,到11月中央网信办印发《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》对建立健全网暴预警预防机制、强化网暴当事人保护、严防网暴信息传播扩散等作出要求,再到此次新《规定》对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要求进一步细化,并明确提出了对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的责任要求,这一系列举措无一不是有效保障了广大网民合法权益,维护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。

针对如何治理互联网跟帖评论乱象,舆论建议,有关部门一方面需时刻保持警惕,要以常态化督查、追踪手段,予以严加防范;另一方面针对突出问题,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,及时问责处罚失职失责的网站平台,大力净化网络空间。

图文表情花样多,内容审核要求高

对于平台方而言,新《规定》通过全面强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,建立先审后发、用户分级管理、举报申诉等制度,强化对互联网评论内容的管理,从而减少甚至是杜绝违法不良信息。

首先,平台方应当认真研究、系统学习新《规定》16条,严格落实跟帖评论服务管理的主体责任。

其次,新《规定》要求平台方对跟帖评论加强审核,跟帖评论涵盖文字、符号、表情、图片、音视频等信息,这对内容审核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,平台也要不断加强其审核能力和提升技术水平。

最后,新《规定》提出按照“后台实名、前台自愿”的原则,要求用户必须在用真实信息认证后才能在互联网站、应用程序等平台发表评论。此规定也被舆论解读为是严堵漏洞之举。平台方在积极落实执行政策的同时,也要做好用户个人信息保护,避免用户信息泄露。

(来源:"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”)

(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MoIfraBUpjf8sTU7ir4BIg)